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

從電影中學習 – 雷霆救兵

第一次看“雷霆救兵”,(Saving Private Ryan, 1998) 覺得很感動,之後每次看都哭,是一開場就哭,因爲知道了大兵如何背負了同伴的生命,立志要好好做人;如果我是他,必定難以自處,寧願犧牲的是自己,就不用背負一個由人命組成的包袱。這麽沉重的訊息,不是培訓題材,我想講的,是當中所包含的團隊意識。

派一小部隊(8人)長途跋涉去拯救一個大兵不合乎經濟效益,也偏離了以打敗敵人為本的大道,可是任務卻又充滿意義。上尉說軍人就要執行任務,不應質疑,而且任務完成就可以回家,不用繼續打仗,回報理想,是使命必達的心態。將類似的情況搬到現在的辦公室,就是公司要派你執行一個難以理解的計劃,在過程中如何維繫團隊精神呢?

我在建立團隊培訓時就用這個例子,並叫參加者以士兵的身份公投,一是和上尉一樣,盡力達成任務;二是退出,回到原來的戰場對抗敵人,三是做假説大兵已經戰死,就讓大兵的媽媽傷心過夠,如果大兵僥幸生還,媽媽就有意外驚喜,反正兵荒馬亂的,消息錯了也難怪誰。投票結果是三個選擇皆有支持者,兼各有充分理由,口齒伶俐的理由越多,誰的答案才正確呢?如果換了上尉的身份,想法會否一樣呢?
 
尋找大兵的過程很艱辛,找到大兵只是完成任務的一半,離回家的路還是很遠,回程時小部隊和其他受困的士兵一起努力作戰,似乎都忘記了大兵才是主角,原來拯救大兵這個任務,跟當兵的意義沒兩樣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