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

家庭治療證書課程

第一次看李維榕博士http://blog.familycouncil.gov.hk/leedr/about/的文章是在明報周刊的專欄,分享的是她擔任家庭治療師的點滴,她的文字帶來了很多啟發,讓我對家庭成員的互動有新的理解。博士對家庭治療的熱愛深深打動了我,不期然對她充滿敬仰。得悉她在港大成立了家庭研究院(HKU Family Institutehttp://hkufi.hku.hk),便馬上報讀了證書課程,雖然對身為培訓師的工作沒有直接幫助,但到現在還不能捨棄,陸陸續續的參加星期六下午的現場示範,投入博士為家庭打氣的場景。 

所謂現場示範,其實是拿修讀碩士課程的學生的研究個案作即場示範,全程大約三小時,首一小時是在教室一起了解個案的背景,負責人(學生+李博士,如果是新接手個案,還會包括前度負責人)會為參加者分析個案的特質和相對應的輔導手法,參加者會加入討論,務求在跟家庭面談前集思廣益,在輔導時能發揮最大功效。接著負責人就會和已經在隔壁會客室安頓下來的家庭成員見面,由李博士主導進行大約一小時的面談,過程現場轉播到教室,面談完畢後就回到教室跟參加者解説,討論當中應用到的技巧和理論,最後是宣讀家庭成員對輔導過程的評分表格,可算是半張成績單,不論成績如何,學生們包括我,對李博士還是佩服萬分。

近來觀察的兩個個案不約而同都有一個受傷的爸爸,不認同丈夫的媽媽,承受不了太多關注/紛爭而變形的孩子們,看見不開心的孩子特別難過,他們都像變形金剛,卻無法決定變身後的模樣,更沒辦法達成保護地球(家庭)的任務,挫折得很。從中再一次感受到孩子的行為是成人的鏡子,可惜反射出來的面貌太奇怪,大人們看不出箇中扭曲的部分,還以為是孩子的真面目,以為他們都變成了討厭上學、愛生事的搗蛋精,都錯怪了他們;其實他們有些只是出盡百寶扭轉父母的敵對局面,以為將父母的摩擦轉移到自己身上就可以解決夫妻不和的困境,想法簡單而直接,貫徹Guarding Angle的身份!每次離開即場示範的課室,傷感的情緒在我回家以後仍是久久不散,但是願意一同接受治療就是對關係存有希望,我深信如博士所言,家庭有復原的能力,只要成員願意作出改變,明天一定更好。 

預備功夫做得好,才能夠把握面談的機會,引領家庭成員尋找改變的契機。但是準備歸準備,臨場的情況又豈可預料,要找緊發問和引導的時機是非常困難。博士對訊息傳達的敏感度非常高,都能把重要的字眼抓住,亦往往在緊張關頭提出改變家人固有的肢體動作,例如換位和互相身體接觸,挑戰固有模式從而帶動改變,過程中拿捏準確,揮灑自如,示範了數十年功力的修為,我們當然讚嘆不已,對於年輕的學生,要掌握空氣中各人所傳達的訊息談何容易。
 
剛才又收到課程招生的電郵,如果大家都想一睹博士的風采,可以參考: